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主要反映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雍正皇帝的观点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一种自然经济形态。 (2)现象:苏州地区纺织业较发达,机户和工匠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从古代农业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1)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图二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一种自然经济形态。 (2)从材料“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可以看出纺织业发达,“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可以看出苏州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3)雍正帝的观点“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明显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当然对于自然经济来讲有促进和稳定作用,但是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

A.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 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D. 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 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对此,某著名经济学家曾评论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查看答案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

A.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 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查看答案

“秋季里来荷花香,棉枝长得树一样,棉桃炸开像罗帐,行人见了都赞扬”,这首歌谣体现下面哪个时期的特色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