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章士钊在其《政本》中指出:“社会化...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章士钊在其《政本》中指出:“社会化同以迎异,则进;克异以存同,则退。”“专制者,强天下人悉同于己也。”“政党之德,首在听反对党之意见流行。”

——摘编自郭华清《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面对民国之初以来的政治乱象,章士钊认为,只有“调和论”能除其弊,治其乱。但他是个较清醒者,他知道在袁世凯独裁专政和革命党也谋求执政的政治情势下,将“调和论”提升为治国之道,并付诸实施,条件并不成熟。他只能无奈地宣传“调和论”学理,而不闻其实践。

1919年11月,章士钊发表《新时代之青年》一文,再次指出新时代并非什么都是新的,而是与旧时代相联系的新时代,“决非无中生有天外飞来之物,而为世世相承连绵不断,有可断言。”

——摘编自汪兆骞《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概括章士钊“调和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士钊“调和论”的时代意义。

 

(1)观点:只有尚异才能促使社会进步;承认反对党的合法地位(主张多元政治力量的存在);听任反对党的意见流行(彼此宽容)。以调和之法除弊立国;调和理论付诸实践的时机尚不成熟;新旧事物杂糅。 (2)为反专制斗争和共和宪政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对待中西文化的过激态度和学术研究中的过激方法。 【解析】(1)根据材料“社会化同以迎异,则进”“专制者,强天下人悉同于己也。”“政党之德,首在听反对党之意见流行。”可知只有尚异才能促使社会进步;承认反对党的合法地位(主张多元政治力量的存在);听任反对党的意见流行(彼此宽容)。依据材料“只有‘调和论’能除其弊,治其乱。……将‘调和论’提升为治国之道,并付诸实施,条件并不成熟。”可知以调和之法除弊立国;调和理论付诸实践的时机尚不成熟; 依据材料“新时代并非什么都是新的,而是与旧时代相联系的新时代”可知新旧事物杂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可以从政治和思想角度来分析章士钊“调和论”的时代意义。即章士钊的“调和论”有利于反专制斗争和共和宪政的建立;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对待中西文化的过激态度和学术研究中的过激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现代和平运动兴起于一战时期。经过现代战争的洗礼,20世纪20年代的大部分美国和平组织开始追求一种“积极和平”的理念,旨在依靠国家间的协作以及国际法的约束力和平解决国家间的冲突。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美国和平团体积极倡导和协助国际社会创建了世界性的“和平机制”,它主要包括国联和世界法庭等国际仲裁机构以及一系列维护国际秩序的国际条约。然而,到30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美国和平团体的理念和行动路线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逐渐放弃了通过国际合作维护战后和平体系的国际主义取向,转而寻求在美国社会内部铲除战争根源、在国际危机中保持严格中立的和平主义取向,也就是说,退而追求比较“消极”的和平理念。

——摘编自《从积极和平到消极和平—满洲危机与美国和平运动的转折(1931—193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运动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平运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依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驯服的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印刷术简史大事年表(古代近代部分)

868年,唐代雕版印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11世纪,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13世纪左右,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

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改良技术用移动金属活字排版印刷42线《圣经》。

1456-1487年间,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由德国先后传播到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波兰、西班牙、英国、瑞典、挪威、葡萄牙等欧洲各国。

15世纪末,仅威尼斯就有417家印刷厂。

到1500年,西欧约印刷了900万册图书。

到1600年,机器印刷书的总量已经超过两亿本。

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印刷所,创办《察世俗》月刊,随后古登堡的铅活字印刷技术被引入仍停留在活字印刷初期的中国。

1810年,凯尼格制作了第一台蒸汽动力印刷机。

1846年,费城建造了第一台轮转印刷机,大大促进了报纸时代的来临。

1882年,随着公共供电体系普及,打开了光与电的时代,印刷业也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

——摘编自曹盛楠《技术中介论视野中印刷术的演化分析》等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朱熹《朱子家训》

材料二

李鸿章在《示儿文》中写道:“年来国事日非,吾等执政,虽竭力谋强盛,然未见效,深为可叹!国人思想,受毒根深,忽然一旦变化,固非易事,然受外人之凌辱,国人未能反省,非愚且钝乎?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事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受,期于月异而岁不同。”

(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故三代之盛,孔子亦只谓小康。洎乎封建既破为郡县,此五者之伦理愈不适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

——摘自陈延斌、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子家训》中所倡导的治家理念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鸿章对家训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由此可知

A. 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

B. 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

C. 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

D. 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