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 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
D. 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这一现象客观上
A. 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
B. 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 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
D. 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章士钊在其《政本》中指出:“社会化同以迎异,则进;克异以存同,则退。”“专制者,强天下人悉同于己也。”“政党之德,首在听反对党之意见流行。”
——摘编自郭华清《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面对民国之初以来的政治乱象,章士钊认为,只有“调和论”能除其弊,治其乱。但他是个较清醒者,他知道在袁世凯独裁专政和革命党也谋求执政的政治情势下,将“调和论”提升为治国之道,并付诸实施,条件并不成熟。他只能无奈地宣传“调和论”学理,而不闻其实践。
1919年11月,章士钊发表《新时代之青年》一文,再次指出新时代并非什么都是新的,而是与旧时代相联系的新时代,“决非无中生有天外飞来之物,而为世世相承连绵不断,有可断言。”
——摘编自汪兆骞《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概括章士钊“调和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士钊“调和论”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