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C 【解析】试题分析:魏源思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披上孔子儒学的外衣,与材料“其貌则孔也”不符,故A项错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挽救封建统治。一则在维新变法中李鸿章属于顽固势力,二则李鸿章的思想不符合材料“其心则夷”,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他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代表思想为“三民主义”,不符合材料“其貌则孔也”,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 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 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 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 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

A.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 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C. 实现富国强兵

D. 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