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D 【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A错误。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D正确,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排除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查看答案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C.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查看答案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B.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查看答案

吉福德·平肖第三次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能典型地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 斯大林经济模式

B. 美国的“新经济”

C. 罗斯福新政模式

D. ​苏联新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