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 19世纪7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20年代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下表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工厂数(家) | 46 | 46 | 12 | 2 |
A.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 国货运动的推动
C.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D.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据史料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 开埠最早,自然经济瓦解最早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