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1)《凡尔赛条约》的奴役;大危机的冲击;纳粹党的欺骗宣传;魏玛共和国民主制的缺陷。 (2)惩处纳粹战犯;经济上赔偿,政治上真诚道歉实现和解;确立避免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机制。 【解析】(1)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可知是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的奴役;“1929年的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可知是大危机的冲击;另外还有纳粹党的欺骗宣传;魏玛共和国民主制的缺陷等。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后德国惩处纳粹战犯;经济上赔偿,政治上真诚道歉实现和解;确立避免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机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 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 法西斯势力借经济危机的混乱趁机而起

C. 建立政党赢得国会选举

D. 法西斯势力对内进行独裁对外进行扩张

 

查看答案

1938年10月,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丘吉尔的演说针对的是

A.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 西班牙内战

C. 慕尼黑阴谋

D. 德国吞并奥地利

 

查看答案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这是

A. 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    B. 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 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    D. 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

 

查看答案

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历时一年到达陕北吴起镇。这一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发生于此期间的重大事件是

A. 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B.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C. 西班牙内战爆发

D. 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下列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二战爆发的是

A. 国际联盟的建立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D. 《非战公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