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反映...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D 【解析】试题分析:原文意思是说:家里有织布机,不管织不织布,由于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不算人工的成本,所以织布总归会有盈余。说明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一个生产成本低廉,自给自足的现象,因此D符合题意。A项家庭手工业主要满足自身需求,竞争力不强,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家庭手工业主要满足自身需求,不以营利为目的,故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作坊里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这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

A. 官营手工业

B. 田庄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个体小企业

 

查看答案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题文)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 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 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有人把1920~1936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称之为是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此期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下面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与历史研究新成果相吻合的一项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