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材料三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4)指出材料四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 (2)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坊市制度被打破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地点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4)政策:海禁政策。 影响:阻碍经济发展,阻塞东西方文化交流,造成中国落后。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可以得出主张是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可以知道,原因是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 (1)第一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史实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的影响回答即可,可以答为: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可以知道,因素是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的限制(市坊分开、日中为市的局面被打破);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世界最早纸币交子的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可以知道,政策是海禁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海禁政策的影响可以知道,阻碍经济发展,阻塞东西方文化交流,造成中国落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学界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逐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各地由相互隔绝过渡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历史。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渐渐的游离于这个整体之外,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中国航海业地位一落千丈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掌握主动权

C. 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趋势

D.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查看答案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粮食产量增加剩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