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

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 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 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D.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解析】试题分析: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与史实不符合,二战期间苏联的资源被耗费了很多,所以A项错误。B项与苏联改革的史实不符合,赫鲁晓夫等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C项是无关项,所以D项是正确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政策的实施

A. 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B.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C. 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 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查看答案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独立报·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经济凋敝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 (  )

A. 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B.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C. 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

D.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查看答案

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