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的’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 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 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D. 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 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C. 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A. 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B. 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C. 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D. 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C.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克服“大跃进”运动的弊端
C. 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
D. 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