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 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 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

C. 向海陆空立体发展    D. 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B 【解析】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创造,例如轮船从国外引入,到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鹊号”,故A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排除;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不能说具有封闭保守的特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向海陆空立体发展,近代的交通工具,陆地上有火车、汽车、电车等,空中有飞机,海上有轮船,呈现出向海陆空立体发展的趋势,故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向机械牵引力推进,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故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所学内容,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怎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查看答案

“革命”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三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D.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C.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有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A.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 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