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逑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贵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B.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扩大了地方政治、经济自主权,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该学者论述的制度
A. 郡国并行制
B. 节度使制
C. 转运使制
D. 地方三司制
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
A. 设立皇帝称号
B. 规定王位世袭
C. 分封子弟为王
D. 推行郡县制度
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华夷之争已日趋激烈
B. 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
C. 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
D. 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