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 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

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  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补阙、拾遗属于谏官,监察御史负责监察,他们的职责主要对皇帝和宰相的言行进行监督和谏议,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而是强调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排除A。B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强调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符,排除。材料涉及官员的任命,没有体现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做到无内乱,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以及因其而引起的内讧、残杀。这反映出两宋时期

A.家天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制度建设预防措施执行较好

C.士大夫集团与皇权相对制衡

D.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得以重建

 

查看答案

唐太宗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卷三)据此可知,唐太宗

A. 重视地方官的人选

B. 主张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C. 担忧中央集权弱化

D. 反对君主权力受到约束

 

查看答案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罝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 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 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 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 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 增加财政收入

B. 巩固分封制度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增强封国势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