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3)结合所学知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1)①西汉时任用尚书令、侍中,参与决策;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③明朝时废除丞相制度,建立内阁;④清朝时设立军机处。 (2)宋朝①行政上设参知政事;②军事上设枢密使;③财政上设三司使。 (3)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等。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等。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各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主要体现在削弱宰相权力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分析。汉代主要是设立秘书部门来分割,形成“中朝”;唐代主要是设立三个宰相;明朝主要是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清朝主要体现在军机处。 (2)从“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可以看出宋代主要是设立一些机构来实现反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是行政上设参知政事,军事上设枢密使,财政上设三司使。 (3)对于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既要肯定它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也要看清楚它的弊端。积极方面主要围绕着国家统一和发展角度来分析;弊端主要围绕着近代的落后以及君主专制的加强带来的专制独裁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级各极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

 

查看答案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频繁更换丞相

B. 任用亲信和近臣

C. 建立刺史制度

D. 颁布“推恩令”

 

查看答案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 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 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 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查看答案

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  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

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