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示例1: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这种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各文明之间很少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增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直接刺激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总之,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示例2:14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渴求,激发了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但在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彼此孤立隔绝,欧洲人对世界所知甚少。随着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及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一方面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局面,使美洲与欧洲联系加强,加深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商业革命使商品物种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铺垫基础。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总之,正是由于经济与科技进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人类对世界了解的程度一步步加深。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不同于信息说明类题型,要注意通过审题加以区别,题干要求为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以上图片都与哪一知识点有联系,不难看出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人类社会由分散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于是确定以上图片的主题,其次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图片有效信息,图1反映当时人类社会处于相对孤立隔绝,图2反映生产力的进步,航海技术的提高,图2反映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物种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图3反映19世纪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把以上信息表述成文,注意逻辑严密,语言流畅,最后在围绕主题进行总结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查看答案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单位:万人)

A. 土著人口骤减,白种人和黑种人口剧增,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总数大幅上升

B. 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 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D. 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查看答案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查看答案

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有以下两种观点。据此可知观点1: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观点2: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A.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存在争论

B.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存在分歧

C.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有待考证

D. 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应不容置疑

 

查看答案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可见,该观点认为新航路的开辟

A. 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 为欧洲宗主国提供了资本输出的场地

C. 可以视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D.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