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六典>载:“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尚书令),白是阙不复置,其国政枢密皆委中...

《唐六典>载:“太宗初为秦王,尝亲其职(尚书令),白是阙不复置,其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可见,在当时中枢机构的演变中

A. 行政权为皇帝亲掌

B. 三省体制逐步完善

C. 中书省的地位提升

D. 决策权转归中书省

 

C 【解析】由材料“尝亲其职(尚书令),白是阙不复置,其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可以得出太宗时尚书令职位空缺,事务皆由中书省负责,说明中书省地位有所提升,C符合题意;皇帝一直掌握行政权,A不正确;B与材料不符;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在皇帝手中,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反映出当时

A. 建筑理念深受礼制影响

B. 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

C. 都城各功能区严格区分

D.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材料二社会-经济模式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

 

 

欲望形态

社会

经济模式

节俭主义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

消费主义

工业社会

市场经济

 

 

——摘编自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转型的文化逻辑》

材料三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

——《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材料四“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表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

内容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小农经济历史终结

B. 农业合作社建立

C. 现代农业开始起步

D. 土地所有制变迁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C. 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D. 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 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

D. 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