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而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这反映了
A. 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 穿西装运动风靡全社会
C. 服饰陋习被彻底地革除
D. 社会风俗改革任重道远
“l992年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争论再次成为社会焦点,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出现下表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全民所有制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私营经济 |
1952经 | 19.1% | 1.5% | 0.7% | 6.9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0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一五”计划
D. 国民经济的恢复.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压迫
B. 技术的落后
C. 外国列强的入侵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清末首届由商人为主体组成的资政院迫使清政府放弃其独立财权,将财政预算核减掉7790万两银,还提出了他们对外交事务权利的要求,民国初年商人还反对孙中山等人不经议会同意私借外债。清末民初商人出现如此政治举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政治权利增大
B. 政府一些政策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D. 在民族危机下,民族资本的爱国情怀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