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些经济政策的?
1903 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 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表明
A. 清政府开始了全面而深刻的近代化 B. 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1923年以前,在华注册的商标数量中,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为1: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 1923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D.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
A. 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 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稳固
D. 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 国内市场的扩大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商品流向的变化
D. 商业资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