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闲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材料一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请写出至少三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二近代中国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回答中国近代主要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
B. 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C. “海禁”政策的恶果
D. 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 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 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