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对“轻罪重罚”评价错误的是
A.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B. 树立了变法的权威
C. 给了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借口
D. 刑法严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 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
B. “废井田,开阡陌”
C.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 普遍推行县制
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旧贵族 C. 实现以法治国 D. 废除分封制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改革史时做了如下总结,符合史实的是
A. 李悝和商鞅都提倡“赏罚分明”
B. 管仲和商鞅都鼓励商业的发展
C. 管仲和李悝都废除了井田制
D. 商鞅和李悝都致力于维护贵族的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中原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变法虽晚但后来居上,成为影响最深远、变革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这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不属于“众多因素”的是
A.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吸取各国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C. 以民为本、缓和了阶级矛盾
D.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