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大
B.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C.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北魏时期,孝文帝始颁俸禄制,并建立了考绩制度。北魏以至齐、周执行均颇为严格,而南朝几无定制,造成了上下相率、肆意搜刮百姓的后果。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全面的是
A. 孝文帝改革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 B. 俸禄制与考绩制度形成相互配合
C. 南朝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 D. 制度是影响吏治状况的重要因素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 颁布均田令
B. 实行府兵制
C. 汉化政策
D. 整顿吏治
叶适《旧学纪言》卷十三称:“刘、石、苻、姚与夫慕容,虽曰种类不同,然皆久居中国,其豪杰好恶之情,犹与中国不甚相异。独拓跋氏,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以变华人。”材料反映了鲜卑族解决统治问题的核心应该是
A. 如何解决民族问题
B. 如何统治汉人
C. 如何缓和阶级矛盾
D. 如何发展封建经济
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
B. 促进民族融合
C. 提高鲜卑族的地位
D. 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以上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
A. 个人品质
B. 客观效果
C. 为尊者讳
D. 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