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与材料中“封建”具有不同内涵的是
A.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B. “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民。”
C. “高皇帝拨乱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D.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影视剧常见的台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自己血缘愈近的人愈靠得住,血缘关系愈远,“失信”则会频繁。这种认识有可能是下列哪些历史现象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
A. 君主专制
B. 中央高度集权
C. 宗法宗族意识
D. 文字、度、量、衡的全国统一
如图,2011年5月4日,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认为:“西周的‘列土封建’是采用宗族殖民方式建立的家天下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是“授权”与“尽忠”关系,此制度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王位世袭制 D.禅让制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
A. 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 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西周时期择立太子的标准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 西周初期分封制
D. 西周末王室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