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A.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 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 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一史料研读
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问题讨论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
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
②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积极意义在于
A. 极大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B. 有助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力
C.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 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自主意识的增强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明朝永乐帝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