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的得到改善。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
A. 耕读传家,光宗耀祖
B. 穿西服,吃西餐
C.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D. 休闲娱乐,追求时尚
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
A.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
B.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C.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D.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下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下表
年份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一人户(%) | 11.85 | 8.46 | 12.12 | 14.13 |
二人户(%) | 12.43 | 14.27 | 23.51 | 28.67 |
三人户(%) | 20.67 | 33.5 | 39.58 | 37.57 |
四人户(%) | 23.22 | 24.1 | 14.31 | 11.11 |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 31.83 | 19.67 | 10.48 | 8.52 |
A. 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B. 大家庭逐渐消失
C.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D. 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材料中促成“我”婚姻态度转变的社会条件不包括( )
A. 社会制度的变革 B. 社团组织的支持
C. 法律保障 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体操王子”李宁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下列关于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中美建交关系改善
B.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 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D. 民众心态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