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

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

D.缺乏团结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郭嵩焘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上下不通畅,不一心;李鸿章强调日本举国一心,而中国则是仅以北洋之力在抗衡。故两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没有形成上下一心的改革局面。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B项“社会矛盾激化”题干没有体现;C项洋务运动材料中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赔款太少

B.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C. 清政府不听话

D. 外国商品销量有限

 

查看答案

某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进驻北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 放弃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

B.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 对国际贸易规则缺乏清醒认识

D.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查看答案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 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 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 鸦片贸易合法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