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1983年至1990年,……村民的“彩礼”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根据下表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解读有误的是
A.产量初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
B.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C.产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策的调整
D.产量下降与人的主观冒进有关系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调整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