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 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C.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D.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
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
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
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赞颂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曾纪泽收回伊犁
C. 刘永福抗法
D. 林则徐广州销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清政府颁布了《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英国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准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称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曰24日)
材料四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曰2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顺治时期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的?据《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马戛尔尼的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
(5)结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4年是新中国65年华诞,65年来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探索.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文章,其部分主题词如下: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一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之初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5)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岛也变得更加繁荣和美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等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 青岛→厦门→浦东→伊宁
B. 浦东→厦门→青岛→伊宁
C. 厦门→青岛→浦东→伊宁
D. 厦门→浦东→青岛→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