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开始,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这里所说的“乘机”是指
A. 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 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宣布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 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困境。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体,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对外不慎。”该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 D. 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