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
A. 强调民主集中制 B. 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 实事求是的精神 D. 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 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到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1950年到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756万增加到9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500万人,其中1950万来自农村。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材料三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12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81.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 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题文)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
A.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 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对外开放国内市场 D. 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