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
A.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
D.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B. 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 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1978年,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签订贸易协议时,遭到了媒体的指责,说这是“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洋奴哲学”。这表明( )
A. 左的思想依然存在 B. 中美关系十分紧张
C. 国人爱国热情高涨 D. 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胡耀邦在1977年12月2日的中央党校党委会上明确提出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还要看实践,要用真正的毛主席思想,通过实践检验分析。这一讲话
A. 标志若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
B. 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C. 开始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D. 为思想的解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