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华字日报》(1910年7月22日)刊载:“遂令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而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为得寸得尺之株求;迨既得商人之实利,则出其虚荣以酬之,初亦未尝不两利。” 对上述材料最完整的理解是( )
A、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利用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敌视
C、封建势力残酷盘剥民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过分依赖封建势力
1945年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B.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C.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 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 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 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府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后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导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②连年战争的破坏
③民族工业间的恶性竞争
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