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请回答:
(1)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 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B. 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
C. 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
D. 清末已经转变政府职能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 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到同治年间,“过去中下层人因土布比洋布价廉耐用而偏好土布,现在这一层理由可说已不存在了”,而是出现了无论通商大埠,还是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的局面。这表明
A. 随着经济侵略的加剧,普通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 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体系
C. 中国已经完全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 鸦片战争以后,农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了消费能力
1894—1912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这主要是由于
A. 洋务运动办厂诱导
B.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C. 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D. 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包括
A. 宁波在1895年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