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A. 我国全面开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C. 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D. 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改革开放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正确;A是1984年;C“开始”错误;D是1990年,不符合材料“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

A.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 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D. 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l992年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争论再次成为社会焦点,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查看答案

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A.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 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 发展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代白话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成化年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看见别人经商图利,时常获利几倍,就也想做些生意。初时很不走运,落得倾家荡产,幸得朋友去海外经商,就要把他捎带了去。无意之间,他在街上走,看到游街的红灿灿的名为“洞庭红”的蜜桔,就用朋友赠送的银子买了百十斤蜜桔抬上船去,被朋友们嘲笑一番,没想到,到了南洋,当地人不识,均以一个大钱一个抢购,无意之中获利千倍。在返回途中,他捡到一个巨大的“乌龟壳”,又被取笑一番,岂知船到福建,被一个“波斯商人”看到,以五万银子买下。遂逐步发展成大户人家。

(1)这则故事提供了哪些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和生活观念的信息?

材料二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他指出:“日本人能窥知西洋富强之由来,竭全力以振兴工业。中国但知西洋有坚甲利兵,而竭全力以练兵。舍本求末,故至今犹陷于困境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摘自《张季子九录》)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思想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1895年,张謇宣布放弃仕途,转而经商,先后创办纱厂、面粉厂、电厂,建码头,修公路,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依据材料,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联系该思想主张的目的和实践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他所代表的这一社会思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