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国家计划分配的重要物资占其生产量的比重变化:煤炭由57.9%降至42.7%,钢材由76.9%降至49.2%。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这反映出当时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C. 所有制结构趋向多样化
D. 国企地位逐渐降低
1991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这从本质上说明
A. 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 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 经济出现自开放以来的重大挫折
D. 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面对这一局面
A. 我国全面开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
C. 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D. 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
A.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B. 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D. 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
“l992年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争论再次成为社会焦点,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