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史记》载:“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六国贵族是亡秦的主要力量
B.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C. 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
D. 司马迁记载上述史实是要歌颂汉武帝治国有方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民军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这表明元代
A. 行省制度最初是临时机构
B. 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皇权
C. 行省制度主要管理军事
D. 行省制度来源于唐代中书省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时期,后世的中国文明,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唐朝时名门望族子孙得以拜相的比例依然高于庶族子弟。下表反映的是唐朝不同时期,名门望族子孙拜相者入仕途径所占的百分比。此表说明
时期 | 唐前期 | 唐中期 | 唐后期 |
依靠门第 | 77.6% | 46% | 16.5% |
依靠科举 | 12.1% | 34% | 82.3% |
A. 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B. 科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C. 名门望族依靠政治特权保持家族振兴
D. 文化素养是名门望族延续实力的重要优势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 刚刚开始设立
B. 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 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 逐渐失去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