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

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但是耕牛相对铁农具而言,成本要高,不及铁农具使用更广泛。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这是某人为2010年春节编写的楹联,其中的“牛”“虎”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 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 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D.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三时农耕,一时教战”。“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武则天时期,随着均田制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唐玄宗时期,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科举制创立以来,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由此,宋代从太学入手进行改革。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法规,重点是建立一套全面而严格的太学考试制度——“三舍法”(外舍生、内设生、上舍生)。《太学令》规定:“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次舍试,补上舍生。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升上舍。皆参考所书行艺乃升”。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崇宁元年(1102年)地方官学也实行“三舍法”。崇宁三年宋朝廷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完全由太学和各地方官学按“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1121年)罢天下“三舍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却仅限于以它考试升选生员,到贡举之年,选送一部分合格生员参加礼部省试。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雅典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田为负债而被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比较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2)对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