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1962年间,上海家庭妇女参与工业生产景象盛行一时,短时间里,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B. 妇女冲破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男女平等
C. 妇女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D. 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20世纪初,戏剧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而在亚洲,刚刚兴起的话剧尤为其盛,它的教化力量、感召力量在一些人心目中甚至被放到了与宗教相类似的地位。下列关于中国话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话剧是由中国传统戏剧演变而来的
B. 话剧成为近代传播新思想的载体
C. 中国话剧在新文化运动前已经兴起
D. 话剧成为近代爱国宣传的重要阵地
民国初年,扬州的新式婚礼上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要行三鞠躬礼。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了
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876年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京津地区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A. 西餐逐渐进入国民生活 B.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餐饮
C. 西餐经营者多为中国人 D. 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化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 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 崇尚西方生活方式,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
C. 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 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1910年秋,京师禁卫平的官兵剪辫。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涌,大有不可遇制之势”。这表明
A. 剪辫易服顺应革命的潮流
B. 清政府的统治不得人心
C. 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最高
D. 晚清习俗变革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