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 电视
B. 电影
C. 报纸
D. 广播
如果你想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可以看看下列哪个报刊
A. 《红色中国》
B. 《新青年》
C. 《解放日报》
D. 《时务报》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D.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 《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 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 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关于中国报业的发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B.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报业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C. 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D. 19世纪5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创办近代报刊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