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士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1)背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主体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和发展(郡县制下对乡村管理的需要);宗法制的影响;农耕经济发达;科举制的促进; (2)影响:维新派宣传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和君民共治等思想,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倡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制,颁布《临时约法》;实业家创办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立宪派参与、推动清末新政,鼓励工商、废除科举、预备立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文学革命;创办报刊、引领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近代化。 (3)①不存在。各种政治运动,如反右扩大化、“文革”、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打压;经济改造,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包括房屋在内的私有财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受苏联模式影响,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国民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偏重国防重工业,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业、服务业严重滞后,农副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没有实质增长。 ②存在。比广大农民和集体企业更有保障的国营企业职工;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权力的普通干部;为工农兵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部分科技和文艺知识分子。 (4)标准:从财产到职业(行业)。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第三产业的兴起(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新经济的产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解析】试题分析:(1)政治、经济背景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特征进行思考,可归纳出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和发展、宗法制的影响、科举制的促进;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农耕经济发达 (2)首先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中产阶级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实业家,从这些阶层参与中国近代化的史实中分析其思想主张、实践活动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理由充分即可,结合自身知识储备,选择不存在更好一些,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20世纪50、60年代的史实进行说明,如政治方面:反右扩大化、“文革”、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打压;经济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国民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偏重国防重工业,与国民消费生活有关的轻工业、服务业严重滞后,农副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总量增长较慢,人均收入没有实质增长等。如果选择存在,结合材料二中“工业中的管理者”“政府官员”“ 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等信息,可从国营企业职工、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普通干部的权力、部分科技和文艺知识分子等方面来说明。 (4)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种“小企业主、小农场主”“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可归纳出划分标准由注重财产到注重知识的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产生、现代教育的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 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的作者福尔索姆指出,他(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的政策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这一评价

A. 完全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

B. 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辩证认识

C. 折射出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缺憾

D. 说明作者坚持计划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1931年,英国退出金本位制。1932年2月,一向奉行“自由贸易“原则的英国宣布实行“紧急关税法”,1932年7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材料实质反映了英国

A.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B. 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C. 加强英联邦的凝聚力

D. 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 废除中立法案

B.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 立即对日本宣战

D. 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查看答案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 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

A.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B.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

C. 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 

D.膨胀通货,增加国民收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