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央视新闻持续报道“三线建设”,再次引发大众对“三线建设”的关注。“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据此判断“三线建设”的主要是因为
A. 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B. 城市粮食供应不足
C. “八字方针”的实施
D. 研制原子弹的需要
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C. 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 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19世纪上半叶,受拉美独立运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1820年代的白银产量比1800年代减少48.5%,黄金产量1810年代比1750年代减少53%。世界金银大幅减产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
A. 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现象
B. 清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C. 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D. 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一幅国宝级名画——《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下图为局部图),该画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一幅绘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间的皇家地图,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在图上都有清晰的标注。对此以下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 对海上丝绸之路已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B. 地图体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风格
C. 地图绘制技术体现“西学东渐”
D. 明朝实行海禁,陆上贸易有所发展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
B.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 法不阿贵
B. 兼爱尚贤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