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湖北织布局开工生产。1894--1898年,续设纺纱、缫丝、制麻三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亦称“纱麻丝布四局”,1902年租给粤商应昌公司经营。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B. 洋务企业开始近代化转型
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D. 政治改良运动较为顺利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博学鸿儒科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藩之乱之际)举行,与试143人(一说154人),取50人。当时天下名士,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荐举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润章等都应选录取,入翰林院篆修《明史》。博学鸿儒的开创
A. 改变了科举制的方法
B. 目的是编纂《明史》
C. 体现了顾炎武的思想
D. 有利于清朝政局稳定
1922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知,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 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B. 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D. 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
国家 | 兵力 |
日军 | 8000人 |
俄军 | 4800人 |
英军 | 3000人 |
美军 | 2100人 |
法军 | 800人 |
奥地利军 | 58人 |
意大利军 | 53人 |
A. 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
B.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
D. 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
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反映了
A. 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
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
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