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 否定教会地位 B. 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 否定封建特权 D. 宣扬《圣经》精神
下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幅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A. 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B. 宗教改革
C. 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D. 16世纪天主教仍然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个人听从自己的内心,不理一切外部——法律、习惯、传统、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承——对自己的约束。”该观点和以下谁的思想最相近
A. 马丁•路德
B. 达尔文
C. 达•芬奇
D. 但丁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塔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 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 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 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或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