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社会经济,如何迅速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社会经济,如何迅速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也是汉政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西汉政权积极倡导树立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至文景时,新的主流价值观逐渐形成,主要包括崇尚自由、讲求仁孝和追求富强等几个方面。经过汉初数十年的恢复和发展,西汉中期已是民富国强,但先前的无为而治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汉又到了需要变革的时期。武帝甫一即位,就高高举起变革的大旗,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外主动用兵,以解决内忧外患。西汉中期形成了强调忠孝、积极进取的主流价值观。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不能使用汉代相关史实)。

 

【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人文精神的复兴,人文精神的复兴进而推动西欧的发展。 14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要求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西欧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解放了思想,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总之,社会变迁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主流价值观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本题材料反映了西汉初年到西汉中期主流价值观的演变,这一演变和西汉王朝的国力和统治政策密切相关,即西汉初年主流价值观的确立推动西汉王朝国力的恢复和发展,西汉中期随着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主流价值观的演变。题目要求围绕“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这一论题必须明确,而且不能是材料中的论题。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时,必须有史实依据,不能使用汉代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和社会进步相互作用的角度举证分析。如:论题——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人文精神的复兴,人文精神的复兴进而推动西欧的发展。阐述——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文艺复兴的兴起,文艺复兴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

时间

概况

1874—1889

清朝封疆大吏为海防、漕运计主张修筑铁路;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兴建吴淞铁路;清政府一方面赎回并拆毁了吴淞铁路,另一方面又允许了作为运煤工具的唐胥铁路的修建,以及孤悬海外的台湾省铁路的兴筑,并由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兼领铁路事亨宜。

1889—1903

清政府宜布兴办铁路,制定了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批准设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芦汉铁路、粤汉铁路、关东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相继借债兴筑;同时,西方列强强行在中国修筑东省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

1903—1911

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章程》、允许华商集股筑路,由此各省铁路公司纷纷创设,修筑有潮汕铁路、津厦铁路、新宁铁路等民办铁路;1911年清政府以铁路干线国有为名,收回铁路修筑权并出让给外国列强。

1912—1928

北洋政府宣布遵守成例,完全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在其统治期间,年均建成铁路212.4公里,逊于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

1928—1949

国民党政府在:振兴实业”的旗号下制定了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政策,浙赣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和钱塘江大桥、南京铁路轮渡等重要铁路工程相继建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一方面在中国东北和台湾擅自修筑大量铁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关内大肆破坏铁路和利用铁路扩大侵华战争,至(全面)杭战初期,关内铁路23%被毁。

 

 

——根据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明确指出“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他主张国家积极介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他还认为商品流道可以“均有无而通万物”。在对外贸易方面,桑弘羊认为货币的多少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但他不把货币的取得作为对外贸易的目的,而是以货币为“末”、为“虚”,以供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物品为“本”、为“实”。他认为,只要严格控制出口,并大量输出国内丰富的黄金和丝绸,就能从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既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市场的供应。这些措施为汉武帝的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桑弘羊思想在后代王朝中虽不时被采用为财政剥削手段。但始终遭到各方面的围政和蔑视,没有上升为经济政策。

——摘编自《汉代著名的法家一桑弘羊》等

材料二柯尔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信任和重用的大臣,在任内他先后颁发有关工业生产的法令达190项,通过给工场主发放贷款,封赐特权,颁发补助金,由国家出资兴建皇家和私人手工工场,招揽国外能工巧匠,发展手工业生产,柯尔伯发现各封建领地设置重重关卡,于是建立了14个省的关税同盟,在同盟内部、撤销关卡,实行商品流通自由。柯尔伯尤其保护法国对外贸易,支持建立对外贸易公司、发展对外殖民贸易,并通过外交途径与土耳其、英国等国签订商约、保护法国商人利益。这些政策将重商主义发挥到极致,使法国经济在当时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弘羊与柯尔伯经济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弘羊与柯尔伯经济思想的不同历史命运并分析造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是美国亚瑟莱维特公共事务中心1993—2012年就“俄罗斯精英视角下美国对俄敌对与友好程度”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反映了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3(%)

2004(%)

2008(%)

2012(%)

非常敌对

3

2.2

17.8

6.3

中立态度

29

48

25.3

30.8

相当友好

55.5

17.8

3.7

23.3

很难回答

3

2.8

0.4

1.7

 

 

A. 试图化解与美国的根本分歧

B. 希望被西方认可和尊重

C. 认识到北约军事威胁的减弱

D. 延续了战后的冷战思维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

B. 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

C. 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D. 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A. 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 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 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