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
时期 | 15世纪 | 16世纪 | 17世纪前半期18世纪 | 17世纪后半期 | 18世纪前半期 | 18世纪后半期 | 19世纪 |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 | 75.11 | 46.44 | 31.07 | 31.78 | 27.37 | 15.92 | 12.32 |
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
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为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导致
A. 南京国民政府长期财政拮据
B. 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
C. 农民的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
D. 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
(题文)有学名统计,1789年法国人均税负75克银子,而英国人均税负188克银子。法国接下来发生了大革命并进入深度动荡,而英国反而开启了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由此可见
A. 税负高低与暴力革命爆发无关
B. 法国的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C. 合理的政治制度利于社会稳定
D. 人均税负过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说:“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乔治·凯南表达的主旨是
A. 发展日美友好同盟关系
B. 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C. 谋求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D. 将日本作为战略重心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开挖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 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 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 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 江南雇佣关系的出现
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全国应该做到: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一提法
A. 旨在为已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筹备资金
B. 适应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化
C. 表明党和政府认识到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有利于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