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的中国史学反映的史观是
A. 帝王中心观
B. 复古循环观
C. 历史进化观
D. 天命历史观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1883年,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国会通过的《疾病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不考虑缴费者的身份、民族、地位、性别。这一规定
A. 打破了容克地主对权力的垄断 B. 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C. 消除了工人运动对社会的威胁 D. 加强了帝国议会的行政监督权
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
A. 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B. 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
C. 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D. 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
下表是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官籍贯分布情况。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省籍 | 广东 | 广西 | 四川 | 山东 | 江西 | 河北 | 福建 | 湖南 | 江苏 | 浙江 | 贵州 | 八旗 | 湖北 | 台湾 | 安徽 |
人数 | 50 | 1 | 1 | 2 | 3 | 1 | 11 | 8 | 28 | 23 | 4 | 16 | 2 | 1 | 16 |
A. 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
B. 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C. 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
D.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1991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这从本质上说明
A. 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 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 经济出现自开放以来的重大挫折
D. 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