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 1936-1938 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 年为 100)。关于这一时期,下 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 1912 年 3 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 “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B. 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 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D. 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题文)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财富资源的猎取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丁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之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从民主禅让到王位世袭
C.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D. 从列国纷争到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