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

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 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 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 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

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了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 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 何作用?康梁在 19 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社会”有何贡献?

3)据以上材料说明康梁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突出不同?造成上述不同的根

源是什么?

 

(1)平均主义 (2)通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作用: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解放了思想,为变法提供条件。 贡献:揭开了制度变革的序幕(从变法的意义方面回答酌情给分) (3)太平天国追求的时平均主义的小农社会,康梁追求的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根源:所处的阶级立场,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农民阶级,康梁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每 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而不能多养,大家都一样,体现的是农民的典型的平均主义思想,所以突出特点的答案也就清楚了。 (2)“重新解释”儒家思想是有特定含义的,指的是康梁通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样能够减少变法的阻力。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的作用主要突出解放思想即可,贡献主要从戊戌变法揭开了中国制度改革的序幕、开始中国政治近代化之类的答案均可。 (3)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平均主义、是小农社会,代表的农民阶级的利益,而康梁追求的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成上述不同的根源要从阶级立场的不同进行考虑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 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 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 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 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阻碍德意志、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相同因素是

A. 劳动力

B. 资金

C. 市场

D. 技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 重点发展军用工业

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 采取官办方式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说过,“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B. 反对信仰基督教

C. 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D. 认为人人都可直接阅读《圣经》

 

查看答案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商鞅变法的影响

C. 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 “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