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的分封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旋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滲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B. 巩固了西周因家政权和拓展了域
C. 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
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某地有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反映了
A. 祠堂文化在中国大为盛行
B. 宗法制度的影响深远
C. 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D. 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创新是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希腊在希波战争中获得胜利,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期,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次,随着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的自然哲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导致反对旧思想方法运动的出现,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直接原因。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1)与自然哲学相比,智者学派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分析智者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旗号,以研究古典文化为掩饰,并借助古典文化去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思想。在复兴古文化的旗号下“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文艺复兴的目的是要去拥抱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法兰西诗人罗沙尔的诗句一语中的“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中国明清进步思潮与欧洲文艺复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其“更加深刻”的根源。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昆曲、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无疑工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发明本心” D. “知行合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