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表明郡县制
A. 确保了皇权至上
B. 避免了地方割据
C. 有利于中央集权
D. 建立了官僚政治
《汉书•翟方进传》载:“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方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方进即日自杀。”材料表明
A. 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B. 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C. 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
D. 废除了丞相,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元祐五年(1090年)规定:“凡私自刊刻实录或会要着,徒二年,告者赏緡钱十万。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杖一百。”宋朝此举的目的是
A. 严禁刊印历史和政治类书籍 B. 规范图书市场以避免无序竞争
C. 严格图书审查以维护其统治 D. 实施版权保护以维护作者利益
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 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B.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A.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C.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D. 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到‘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